===================
== 颢阳's Blog ==
===================
blog for everything

关闭朋友圈

Posted on in thoughts • 2110 words • 5 minute read
Tags: 中文

关闭朋友圈大概有一周了,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心理作用,感觉比之前过的更加充实了。

什么时间,为什么关

大概是一个礼拜之前关的。原因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觉得朋友圈的信息太分散了,而且也并没有什么营养,最重要的是还会让人焦虑。我现在还在读书,所以每个认识的同伴也都会在发生一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你想一下如果你恰巧要毕业了在找工作,发现有个朋友发了个动态说自己拿到了”xxx公司”的录取,你心里会怎么想呢?我觉得人本质还是自私的,见得了自己好和别人差,但是见不得别人好自己差。这些被动社交当然有用,比如你在和朋友们吃饭的时候就可以从朋友圈了解到他们在忙些什么,但是我还是认为弊大于利。当然了,这些都只是很小的一方面。

戾气

后来我发现我还是想分享一些东西,想得到各种回应。小冷用一个软件叫“小红书”,上面有各种笔记的照片,很多人用它来分享自己的各种经验。于是自然而然的我就想到我也发一条“经验帖子”,来跟大家说一说我的面试经验。发完我的第一条帖子之后我发现基本上每分钟的阅读量都在上涨,好像他们的推荐算法比较喜欢我发的帖子中的某些关键词吧。直到我收到了一条回复:“xxx公司”你还去吗?老板都跑了哈哈哈。嗯……,我该怎么回复呢?究竟是同意她说的话还是跟她说这其实没什么关系吗?我想了半天,硬是不知道怎么回复她。然而我的帖子里她的这条评论却被最多点赞,所以放到了排序之后的最顶端。于是我就把这个帖子删掉了,连带着“小红书”我也卸载了。你可能会问我要不要这么敏感呢,这有什么?我承认我确实会因为这些小事情戳到我,但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我并不适合在一个公众的场合“表演”。我当然也可以回复她说“我只是想分享一下经验”,但是你能猜到她还会回复你什么吗?这样一来一回你所花掉的时间和精力真的值得吗?

这种现象我后来了解到有个名词,叫“戾气”。从百度百科上抄的:

可以看做杀心重,或杀气的近义词,但更指向广泛一些,不一定是物质上的偏爱杀戮残害,比如动不动破口大骂,或对一些小的坏事偏向于非常严厉处罚。同时其指向对象也不一定是一些真正的罪行严重,也可能指心地非常黑暗的人。出自《温疫论》。

当然网络上的这种戾气没有这个说的这么黑暗,但是多少也是让我感受到了一点。我就在想为什么大家都会这么“生气”或者“吹毛求疵”呢?在现实中我们真的也是这样的吗?我想应该不是的,至少我认识的人中很少。但是在网络上好像大家都不喜欢好好说话了,因为你不用在意你说了别人会把你怎么样,因为你压力太大需要一个发泄口,而网络就是这样的一个媒介。

做点别的

我来美国已经有六年了,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我好像并没有活的像一个美国人。我依旧看微信公众号,知乎,bilibili和youtube的中文频道。可能会有人说“你为什么一点要做一个美国人呢?”嗯……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只觉得我还是有意无意的想要融入“主流社会”。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是这样想,虽然现在每天看微博可以偶尔看到一些“爱国”的内容我嘴巴上也会嘲讽一下,但是好像内心却又很接受这种文化。

现在很流行一个词:信息茧房。在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

信息茧房是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

但是我却认为好像我们也没有什么办法突破它。就像我还是会情不自禁的去找我喜欢的youtuber和up主去订阅他们的频道一样。我觉得问题是我们真的需要“突破”它吗?如果真的想要做到雨露均沾,那么我想势必要降低单个信息获取的内容质量。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又会说我们把“碎片时间”没有利用好,还不如好好读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你也许会说那为什么不花自己的“碎片时间”去读我们之前并不感兴趣的书籍呢?我觉得这很难,想象一下一个学文学的人突然拿两三本“算法指南”学习一个月你就知道了。既然这么难做到,同时看起来好像也并没有那么的重要,那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突破”它呢?

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我付费下载过一个软件,叫Reeder,现在已经出第五代了。这是一个News Aggregator,特点是你需要自己手动添加你喜欢的“源”。“源”可能是某个博客,也可能是某个新闻网站,总之基本每天你接触到网上以文字+图片的很多网站实际上都是有rss源的。我最近又重新开始用它了。我发现它可以让我比较客观的收集网上的各种信息,因为它去掉了很多”推荐“的功能。比如在看短视频的时候你的下一条短视频很可能也是和上一条有所关联,这种功能固然可以让我沉迷其中,但我发现一段时间之后我竟然并没有很喜欢。但是你可以添加的”源“其实都是自己喜欢的。比如我喜欢研究算法,那我就添加了Techie Delight,这样每天更新我就会第一时间知道。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我也会根据里面的某些信息探索别的网站,然后就这样来来去去的添加,我也是添加了小五十多个”源“了。其实仔细想想这也是”推荐“,不过这种推荐的主动权好像在我自己手里,如果我不感兴趣,我不需要特意地划好几次才划到一个新的视频。而且这种”推荐“很花时间,因为你需要谷歌搜索,然后从一大串结果中筛选出那个你最感兴趣的话题。不过我觉得这种感觉还是蛮好的,尤其看完自己已经有了那么多”源“之后。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